一盏昏黄的台灯下,婆婆翻开了一本泛黄的相册。
"这是你小叔结婚那天的照片。"她指着照片中穿着红色旗袍的女子说道。
我凑近一看,那是十年前的事了。照片里的新娘打扮得很漂亮,手里捧着一大束玫瑰花,笑得灿烂。小叔站在她身边,西装革履,神采奕奕。
"说起这件事,还得从头说起。"婆婆放下相册,望着窗外的月光,娓娓道来。
那是2018年的夏天,小叔谈了个女朋友,是城里一家服装店老板的女儿。两人认识在一次服装订货会上,一见钟情。
"当时啊,他哥——就是你公公,可是气坏了。"婆婆叹了口气,"女方要价150万彩礼,还要在城里买房。"
"这么多?"我惊讶地问。
"可不是。那会儿你公公刚把厂子扩建完,手头正紧。他觉得这彩礼太离谱了,想让小叔另找个条件差不多的。
"
婆婆给我倒了杯茶,继续说道:"可你知道吗?就在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,他大哥家的儿子——你大伯的儿子小明,也谈了个对象。"
"那个姑娘家境普通,只要35万彩礼。可你猜怎么着?你大伯死活不同意。
"
"为什么啊?"我忍不住问道。
"说是怕儿子吃苦。那姑娘家里就是普通农民,种着十几亩地。你大伯觉得门不当户不对,怕儿子以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
"
我端起茶杯,细细品味着这其中的故事。
"小明那会儿在广东打工,一个月能挣七八千。听说大伯不同意,气得好几天没回家。"婆婆回忆道。
"后来呢?"
"后来啊,小明听了大伯的话,跟那姑娘分手了。大伯说,年轻人要往高处走,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耽误了前程。"
婆婆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:"小明那会儿难过了好久。整天泡在工厂里,白天干活晚上加班,存钱的劲头比谁都大。"
"倒是你小叔,硬是顶着压力把婚结了。你公公气得好几天没理他,后来还是我从中调解。"
我看着相册里的照片,轻声问道:"那小明后来怎么样了?"
"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。"婆婆放下茶杯,"小明这些年在外面真的很拼。从流水线工人做到了质检主管,又自己开了家网店。
现在在县城有了自己的商铺,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。"
"前年,他终于结婚了。也是个做生意的,开了家中药铺。两人门当户对,都懂生意经,日子过得有声有色。
"
窗外的月光更亮了,照进来的光芒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。
"你大伯现在常跟人说,还是让儿子多奋斗几年好。要是当初答应那门亲事,儿子可能现在还在工厂里打工。"
我若有所思:"这么说,大伯当初的决定是对的?"
婆婆摇摇头:"世上的事,哪有绝对的对错?你小叔虽然当初花了不少钱,但人家媳妇也是个能干的。这些年帮着打理生意,把服装店开到了省城,年收入都过百万了。
"
"关键不在于彩礼多少,而在于两个人是否同心。有的人花了大价钱娶回来的媳妇,整天吵架闹离婚。有的人感情好,彩礼少些也无所谓。
"
我听得入神,突然想起自己当初结婚时的情形。
"说起来,你和小军结婚时也没要多少彩礼。"婆婆笑着说,"可你们日子过得多甜蜜。"
我不好意思地笑了:"是啊,关键是两个人要互相理解、互相支持。"
婆婆合上相册:"这人啊,有时候太计较得失反而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。你大伯当初是为儿子好,但也许错过了一段真挚的感情。你小叔虽然花了大价钱,但找到了知心人。
"
"所以说,婚姻不是做生意,不能光看条件。得看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,是否能一起面对生活的风雨。"
夜深了,院子里传来虫鸣声。婆婆站起身,轻声说道:"时候不早了,你也该回去休息了。"
我扶着婆婆回房间,心里回味着这个故事。
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人心中最真实的模样。有人在乎门第,有人看重感情;有人追求安稳,有人敢于冒险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,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或许,这就是婚姻的真谛——不在于外在的条件,而在于两颗相知相守的心。
人生路上,我们会遇到很多岔路口。每个选择背后,都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。有时候,看似正确的决定可能会错过一段真挚的情感;有时候,看似冒险的选择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。
在婚姻这件事上,与其纠结于彩礼多少、条件高低,不如看看两个人是否真心相爱,是否能携手共度人生。因为真正的幸福,不在于外在的光鲜,而在于内心的富足。